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5年09月13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一版:要闻
2025年09月13日

茅山镇丁家边村迎来古巴考察团

根据国家科技部重点计划政府间合作专项“中国—古巴蚕桑科技创新合作”等项目任务安排,9日下午,在江苏科技大学的组织下,古巴蚕桑代表团一行来到茅山镇丁家边村考察桑产业。

2012年成立的紫玉桑椹专业合作社,以“党支部+合作社+省级农业龙头企业+农户”模式,带动全村及周边发展5000多亩桑葚种植,让804名社员和1100余户果农踏上产业致富路。“一棵桑树能变多少宝?”当天,代表团的疑问在丁家边村有了答案。

在果桑种植基地,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、水肥一体化设施让桑园管理尽显科技魅力。合作社理事长、村党总支书记徐涛介绍:“大棚引种了7种热带桑果树,通过科学管控,鲜果可提前20天上市,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。”作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实践基地,当地已联合江苏科技大学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科研单位,制定了《果桑栽培技术规程》等地方标准,从种苗选育到水肥管理,从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采收加工,每一环节都有“技术标尺”。

从桑果到美酒,从桑叶到桑茶,丁家边村开发了10余种衍生品,力求将桑树的价值“吃干榨净”。在产品展示区,破壁桑叶茶、桑果干等产品整齐陈列。代表团品尝后,用中文直呼“好吃!”“好喝!”

让代表团感兴趣的是,当地并非简单“卖原料”,而是通过设立最低保护价、协调收购时长,为果农提供“兜底保障”。“高校院所的专家、研究生长期驻村指导,不仅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难题,还为村里优选出15个适销品种,让桑园亩产效益持续提升。”徐涛表示,通过引导农户从传统酒桑转向水果桑种植,让每亩收入从5000元跃升至1.5万元,“金香葚”“毛毛虫”每斤能卖100元。

丁家边村的“桑文章”不止于种养。今年举办的桑果紫酒文旅消费季,创新开发“南山集市”“非遗展演”“亲子研学”三大板块,启动当天就吸引3500名游客。“把桑文化和乡村游结合,既打响‘不忧桑’品牌,又鼓了村民腰包。”提及今年鲜果销售,徐涛脸上藏不住笑容,除往年合作的商家,今年还提前与本地的华桑、南京双吉百瑞、浙江彩桑园等企业达成桑果收购事宜,累计收购近千吨,较往年增长40%,果款达460多万元,创历史新高。

活动期间,代表团还参观了当地国内最大的桑果酒生产企业,代表团对“企业需求牵引基地生产,基地发展支撑企业升级”的双赢格局频频点赞。

“丁家边村在桑产业方面做得较好,选择其作为此次活动的一个窗口,正是看中其成熟的桑产业模式。”江苏科技大学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、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赵卫国说,希望把好的技术和模式引进古巴,助力桑产业发展。

对于丁家边村而言,此次交流不仅是成果展示,更是发展契机。目前,村里正依托高校科研优势,积极申报“果桑科技小院”,朝着“生态化、标准化、高附加值”目标迈进,力争2030年果桑产业收入占比超60%,助力乡村振兴。

明庭舒 李 凌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